新思想引领中国制造未来之路
        那一年,当人们坐在畜力拉动的车辆在地上颠簸时,肯定无法想象若干年后,他们能坐在蒸汽机车中伴随着黑烟和响亮的汽笛声越过乡间的小路;那一年,莘莘学子在夜间苦读,他们漆黑的眼球中倒映着的是摇曳的烛光,他们也不会知道若干年后,明亮的电灯能将黑夜变成白昼;那一年,人们通过书信、报刊来传递和获取信息,家书值万金,人们肯定也没想到短短几十年,我们就已经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碍,随时随地的与人沟通、联络、获取信息……当如今的我们成为了那一年中的人们,未来的彼岸又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您是否对他充满了期待?
        如今工业4.0的概念正在制造业里传播,它与“互联网+”遥相呼应,共同影响着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一种新的能源、一项新的技术甚至是一种新的思想都有可能引发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而今正有一种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身份,在中国,他叫“中国制造2025”。
       我国的制造业走过的是一条崎岖漫长的道路,我国近代工业的启蒙和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的发达国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早期制造业的特点。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又正好碰上人口红利,老一辈的劳动人民用泪水、汗水甚至是血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制造奇迹,将祖国推上了制造业大国的宝座,但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当今时代,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需求,传统的生产模式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迟钝而缓慢,他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反应速度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日益刁钻的用户品味不断刺激着制造商的神经。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的突然涌入,使得还在使用传统生产模式的企业感到周遭的一切一瞬间变为沧海桑田。面对着巨变,很多人试图用老路子来应对——不断的扩大投资。但现实情况非常残酷,抓不住客户痛点的大批量同质化产品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找到出路,只能在价格战中杀得头破血流。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制造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它导致的结果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处于价值链底层,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作,关键工艺和核心技术却无法触及,这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做大做强;制造企业还要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加快速的对变化的需求和新产生的数据做出反应,从而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这是相辅相成的两点,必须协调发展不可偏废;进行绿色制造,节能减排,这要求企业大胆尝试新的技术,改变过去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造业企业还应该注重软硬件的结合,先进的设备还需要有先进的软件系统与之匹配才能发挥效用。
        不仅仅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也是时下热门的新思想。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古往今来,新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往往历尽艰辛,而这一次我们有政府作为后盾,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思想必然能引领中国制造在通往“强”、“大”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版权所有:copy righ ©2003-2012 北京索普尼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 05022199 号